望奎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发展实施方案
望政教体发〔2024〕10号
望奎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
联盟式发展实施方案
城乡中小学校: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逐步探索实行资源管理共享化、教育教学一体化等教育改革,实现师资配置均衡,推动联盟体内学校资源共享、共建,促进优质资源的快速扩充,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全县范围内试行中小学“联盟体”教学管理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办公办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有效推动联盟共同体内合作发展、整体提升,力争在办学理念、课堂建设、教学常规、质量评估、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缩小校际间差距,不断提升校长办学和教师教学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年度、学期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确立联盟共同体内一名校长为召集人、城内学校校长为主持人召开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学期开学二周内召开,之后根据联盟共同体自身实际不定期召开。了解和掌握联盟共同体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统一教学工作思路,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着力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共性问题。
(二)建立统一教研和管理制度。各联盟共同体要统筹联盟共同体内各学校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资源,结合教学实际,并根据年度教育体育局教育教学活动安排,有效开展联盟共同体学科教学工作、教研工作,教师业务提高等工作,定期开展活动,联盟共同体根据自身实际每两月设计一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形式由联盟共同体自定,做到备课及研究成果联盟共同体共享,带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优化联盟共同体师资力量。年度教研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培养县级骨干教师不少于200人。
(三)建立联盟体统一质量检测制度。各联盟共同体每学期组织一次统一的质量检测与分析,做到统一试卷、统一时间、统一评卷、统一分析,并将每一次的分析结果分别报送教育体育局中初教股。
(四)建立教师调剂制度。联盟共同体内学科教师不足,学校之间可以相互调剂使用,鼓励骨干优秀教师在联盟共同体内跨校任教。
三、联盟共同体组成
按照组织引导、优势互补、分步推进、共同发展的思路教育局将全县43所中小学设置为8个联盟体。
(一)小学联盟共同体。全县组建4个小学联盟共同体。由第一小学、敏三中心小学、富源中心小学、莲花中心小学、先锋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组成第一小学联盟共同体;由第二小学、厢白中心小学、恭六中心小学、富饶中心小学、惠七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组成第二小学联盟共同体;由第三小学、望奎镇中心小学、东升中心小学、后三中心小学、卫星中心小学、通江中心小学等6所学生组成第三小学联盟共同体;由第四小学、火箭中心小学、东郊中心小学、海丰中心小学、灵山中心小学、灯塔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组成第四小学联盟共同体。
(二)初中联盟共同体。全县组建4个初中联盟共同体。由第三中学、灯塔中学、莲花中学、东升中学、东郊中学、恭六中学等6所学校组成第三中学联盟共同体;由第四中学、卫星中学、敏三中学、通江中学、火箭中学等5所学校组成第四中学联盟共同体;由第五中学、灵山中学、富源中学、惠七中学、厢白中学等5所学校组成第五中学联盟共同体;由第六中学、先锋中学、后三中学、富饶中学、海丰中学等5所学校组成第六中学联盟共同体。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教育体育局中初教股负责联盟共同体工作协调并指导工作实施。各联盟共同体要由城内中小学牵头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各学校要安排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二)教研支撑。教师进修校教研人员要全程参与联盟共同体活动,在具体业务上做到三个指导。即指导联盟共同体教研活动;指导联盟共同体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指导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与实施。
(三)考核评价。教育体育局中初教股将各联盟共同体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业务考核,并对工作优秀联盟共同体和典型学校进行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望奎县教育体育局
2024年4月7日
关联稿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