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政办发〔2017〕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区各街道办事处,望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含食用菌、鲜食玉米、马铃薯,下同)产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我县农业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加快打造标准化“北菜南销”蔬菜生产基地县,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经县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丰富市场有效供给为目标,坚持区域布局、重点突出、绿色发展,打造一批生产标准高、产品质量好、产业链条长、增收效益好的绿色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努力提高蔬菜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
(二)发展定位。立足我县生产蔬菜的资源、生态、基地、区位等优势,面向省内外市场,重点开拓南方夏秋市场,坚持露地和设施蔬菜同步推进,丰富蔬菜品种,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蔬菜,完善蔬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全产业链经济,推进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5.4万亩,其中马铃薯50万亩,蔬菜及食用菌5.4万亩,蔬菜总产量将达到145万吨。
二、科学制定基地布局
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实现基地开发深度与广度相结合,资源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生产开发与市场销售相结合,产品开发与加工增效相结合,突出“寒地黑土·绿色绥化”优质特色,实现蔬菜生产品牌化的新格局。
1、马铃薯产业带。重点建设火箭镇、东郊镇、厢白乡、灵山乡、灯塔镇、望奎镇马铃薯产业带,到2020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0万亩以上。
2、食用菌产业带。重点打造先锋镇先锋村、火箭镇、望奎镇、通江镇食用菌产业带,到2020年食用菌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
3、蔬菜产业带。重点建设卫星镇、通江镇、火箭镇、望奎镇、灵山乡、后三乡蔬菜产业带,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完善基础设施路建设。支持千亩以上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对外联通公路通道建设;完善百亩以上棚室蔬菜基地喷灌设施,发展千亩以上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灌溉井等水源建设,配套滴灌和水肥一体化设施。
(二)配套基地生产用电。将10千伏高压电引到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用电、冷链设施和冷冻设备用电执行农村用电电价。
(三)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扶持蔬菜生产专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优先将大棚微耕机、移栽机、精量播种机、收割机等蔬菜专用机械列入农机补贴目录。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信贷担保资金,用于建设蔬菜大棚、仓储窖等的贷款年限为3年,用于建设预冷设施和冷库等贷款年限为5年;加大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政策扶持力度,统筹整合现有涉农专项资金,重点向蔬菜棚室小区和预冷库、冷藏库、储窖及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倾斜,加快培育农民蔬菜创业示范园区。
四、保障措施
一是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农业局、商务局、发改局、财政局、蔬菜办等相关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蔬菜办,结合蔬菜产业发展实际,对基地布局规划、市场信息发布、先进技术引进推广等工作开展检查指导和协调服务。要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随时与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联系沟通,争取各部门扶持绿色蔬菜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是优化结构,特色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引导农民根据土壤条件、种植经验、市场需求向大面积优质品种上发展,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重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优质蔬菜基地。以开发特色品种资源为重点,积极培育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高附加值蔬菜品种。
三是依靠科技,强化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姻,引进和培养蔬菜产业科技人才,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投入,建立蔬菜科技示范园区,把“高、精、尖、新”技术和新品种引入蔬菜产业经营领域,高起点培育我县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完善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技术,提高绿色蔬菜优质率和科技含量。
四是强化宣传,开拓市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信息交流、网上交易、综合服务等为一体的信息网络中心,把农民与市场联结起来,使农民迅速掌握市场信息,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和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开拓绿色蔬菜市场,逐步实现以销定产,实行优质优价,努力营造蔬菜销售的良好市场环境,形成贯通城乡、辐射省内外的网络化市场体系,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进程。
望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