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一
我国农村地区80%传染病都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达30多种。农村厕所的露天蹲坑、旱厕,脏、臭、蚊蝇虫多,传播疾病,影响环境卫生,不能冲洗,不安全。而且,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边考察调研时,提出“新农村建设要来场厕所革命,让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当前精准扶贫已到了攻坚克难的决胜阶段,“小康不小康,改厕是一项。脱贫不脱贫,改厕是一桩。”所以,坚决实施农村厕所改造是当务之急!
农村卫生厕所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主要工作,强力推进农村节水型卫生厕所改造试点工作,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的脏、乱、差、臭等老大难问题,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普改程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安全保障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大补贴力度,积极组织建立财政补贴、项目整合、群众自筹等相结合的经费筹措机制。按照“谁受益,谁出力”原则,充分发动群众主体作用,筹工筹劳参与土建项目。
二、典型示范到位。建立“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模式,树典型,示范引领。通过项目区受益农户富有说服力的示范和引导,辐射周边群众积极响应,主动参与。
三、发动群众。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发放宣传资料、走访入户等宣传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变“被动改”为“主动改”,实现农村户改厕的主覆盖。
四、加强培训力度。政府组织,产品企业牵头,进村入户进行产品技术培训,指导安装,实现改厕产品生产、供应、维修本土化,为持续改进卫生厕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由县、乡镇和村建立农村卫生长效保洁及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的有机结合体系,如购置粪池清污车,抽污泵等公共设施,确保卫生厕所的长期使用。
按照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其中厕所文明也是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农村农民精神文明的提升,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也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加快农村厕所改造步伐,对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染,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